小议养殖业的后抗生素时代
所谓后抗生素时代,是指当今有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全球将面临药品无效,好像又回到了以前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一样。
一、畜牧业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随着畜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抗生素(包括饲料添加剂)在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畜禽生长等方面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畜牧生产中滥用抗生素和超标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动物产品中出现药物残留的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允许使用抗生素的非法超量添加,二是未经批准抗生素的非法添加)。有数据表明,世界上抗生素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用于人类临床治疗,另一半用于畜牧养殖业。就养殖业而言,长期或超标、滥用兽药,尤其是将抗生素及激素作为饲料添加剂所带来的危害性也日益凸显。
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和滥用带来的负面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病菌产生耐药性;二是引起动物免疫机能下降,死亡增多;三是畜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动物产品残留抗生素的量一般极低,对机体的直接毒性也很小,但长期食用后,可在体内蓄积,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专家提醒说,经常食用含有抗生素的“有抗食品”,即使是微量的,也可能使人出现荨麻疹或过敏性症状及其它不良反应;长期食用“有抗食品”,消费者的耐药性也会不知不觉增强,等于在人体内埋下一颗“隐形炸弹”,将来一旦患病,很可能就无药可治。
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就宣称,如果说发明青霉素之前的时代是人类对细菌感染束手无策的“前抗生素时代”,那么,在经历了辉煌的抗生素时代以后,在耐药菌感染肆虐的今天,人类将面临无有效抗生素可用的“后抗生素时代”。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和消费者普遍关注抗生素等化学治疗药物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问题,纷纷出台相关法规和措施来限制和控制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应用,以应对“后抗生素时代”带来的挑战。
二、无抗绿色养殖是全世界的发展趋势
1986年,瑞典全面禁止使用饲用抗生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畜牧业不准使用抗生素的国家。1995年,丹麦禁止在饲料中使用阿伏霉素。199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就要求停止或禁止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1998年12月提议在10年内淘汰抗生素饲料添加剂。1999年7月和9月,欧盟委员会禁止使用泰乐菌素、螺旋霉素、杆菌肽和维吉尼亚霉素。2006年1月,欧盟全面禁止在饲料中使用促生长类的抗生素。
在我国,1994年、1997年、1999年,农业部相继发布了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限量。2001年,农业部颁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2002年,农业部发布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限量,达到134种。农业部还公布禁用29种抗生素类药物。
三、饲用抗生素禁用之后的替代品
目前促生长的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抗生素、微生态制剂、酸化剂、酶制剂、寡糖类、中草药等。其中,微生态制剂是抗生素最为理想的替代品。
1.微生态制剂在养殖业中的主要功能
(1)乳酸菌是肠道中益生菌的主角定植于肠道内壁,排斥病原菌;促进小肠绒毛生长,增加小肠内表面积,利于吸收;产生乳酸及抑菌素,降低消化道pH值,抑制病原菌的滋长,防止疾病的发生。
(2)枯草芽孢杆菌辅助饲料在胃里分解 可分泌各种消化酶,有助于饲料分解,同时大量消耗氧气,为下消化道的乳酸菌营造良好的厌氧环境。
(3)益生菌使得养殖环境卫生 可发酵分解粪便,降低粪便臭味;抑制病原菌、寄生虫的滋生和苍蝇卵的孵化,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还可增加有益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提高动物接触益生菌的几率。
2.完整的微生态制剂的设计考虑
(1)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必要的主角:维护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保障动物正常生长;
(2)芽孢杆菌——价格便宜且容易生产的益生菌:协助乳酸菌充分发挥功能;
(3)益生元——寡糖类,提供养分给乳酸菌;
(4)培养有益菌的代谢产物——细菌素、促生长因子。
3.影响微生态制剂功效的三大因素
(1)菌株效价 如乳酸菌需具备耐抗生素、耐胃酸、耐胆盐,肠道吸附能力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