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农机
    主页 > 综合新闻 >

当“80后”老人成为农机手是什么画风?农田间的

关注还有更多精彩内容!

机车手给人什么感觉?可能是这样

也可能是这样

但身处田地当中的农机手画风突变,成了这样

现代化农业的进步并没有带来太多新鲜血液,这些高龄农民纷纷转型成为农机手,下至五十上至八十岁都成了耕地上的“机车手”,老一辈农民展现出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开着或大或小的农用机动设备成为良田上一抹靓丽的风景。

秋收时期这些老人有多厉害?将近60%的老农有一半都会使用农用机械设备,拐弯、收割一气呵成,高效下又不失稳重,由于对耕地非常了解,下地时又能细心避开年轻人注意不到的泥坑和丘陵,甚至有些农民自主改造农用机,让其更适应当地的地理地貌,行动更有效率。

然而老人再怎么宝刀未来,仍然需要年轻人的涌入,比如雨化村当前就面临着人手不足的困境,每当有年迈的老农机手退出,就会面临短时间内招不到人的困境。“保障现代化入驻农田最难的不是设备,而是收益。”老农一边登上农用收割机,一边对小编介绍眼下显而易见的窘境。

我国农村多而散,耕地不集中化、农用设备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已经不是农民的核心思考问题,未来是否耕种、是否继续保留承包地才是当代农民的忧虑,老农民老王家里七亩地,今年种玉米因为遭遇了三次台风不得不下田用手掰玉米,辛苦到年底预计也就挣小一万左右,而这些钱既比不上打工也比不上进厂,三四线小城市的服务员辛苦一年也比种地收益多,这让他对家里的这几亩地有些踌躇,让小辈回来种没有益处,不让回来自己却又一点点的力不从心,如果把种地当做工作来看,低效益和高风险实在是不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如果有一天自己不种了是否要去往城市?乡村振兴近年来究竟能不能等到真正落实?老农民揣着兜里一年赚的辛苦钱开始犯愁,农田间的高龄主力军可不是个好兆头。

据小编了解,目前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年轻人多为两种,一种是子承父业一种是步步高升进入农学院的学生,前一种难以靠种地维持生活,后一种则是万里挑一,考上的出类拔萃没考上的多数人选择了转行,中流砥柱依旧是这些“80后”和真正的70后,那么为什么新农人这么稀缺?难道不是物以稀为贵吗?其实农业部非常鼓励年轻人的回归,但现在和曾经不同,多数年轻人有了自己的选择,而且无论哪一条路基本上都会比种地好走,年近三十成家立业的新农民面临着生活的挑战,从孩童一双鞋三百多再到一顿猪肉一百多元钱,农民所拥有的宅基地和几亩地显然是不够看的,更别提让孩子享受到科技化电子设备。

老农很难享受到宁静的晚年,多数人都不得不在凌晨五点半坐上去往田间的农用车,这个时间城市的年轻人在睡觉,老人在晨练,他们却已经用充满老茧的双手掰苞米,直到夜色降临,才能返回家中睡上一觉。

农业部为解决当前窘境,在接下来的五年计划里会以三农为中心,争取将乡村振兴计划落实到每一个村落,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于以上观点,请问您怎么看?

粮罐儿,一家略有调性的大米"收藏家"。每天与您分享科学种植技术、农业政策、农业资讯、农产品行情。日行一善,看文点赞,关注还有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