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农机
    主页 > 综合新闻 >

跨越时代的文学记忆与“人文”温度

原标题:跨越时代的文学记忆与“人文”温度(主题)

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70周年,这里问世的图书丰富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副题)

1951年3月28日,人民文学出版社(下称“人文社”)在北京成立。

它是新中国成立最早、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学专业出版机构,也一度是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文学专业出版社。

1951年,首任社长冯雪峰刚上任,就提出“古今中外,提高为主”的出版方针。自此,中国的读书人,几乎不可能没读过人文社的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创社社长冯雪峰。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人文社提供

建社伊始,社里汇聚了大批一流作家、学者、翻译家、出版家,以顶尖的才智,花费顶尖的心血,共同致力于同一件事:给中国读者出好书。

如果你读古典文学,对“四大名著”进行校勘,并用现代汉语加以注释的做法,是人文社在上世纪50年代初开创的,“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古典文学出版事业的基础”。

下围棋的聂绀弩

当时的人文社副总编辑兼古典部主任聂绀弩主持了这项工作。时任古典部编辑舒芜作过一首打油诗,描述一众同仁埋头整理古典名著的情况:

白帝千秋恨,(顾学颉整理《三国演义》)

红楼一梦香;(汪静之整理《红楼梦》)

梁山昭大义,(张友鸾整理《水浒传》)

湘水葬佯狂;(文怀沙整理《屈原集》)

莫唱钗头凤,(李易协助游国恩教授选注《陆游诗选》)

须擎月下觞;(舒芜选注《李白诗选》)

西天何必到,(黄肃秋整理《西游记》)

东四即天堂。(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社址在北京东四牌楼头条胡同)

读现代文学,给“鲁郭茅巴老曹”等作家作品“以普通初中毕业学生能大致看得懂为一个大概的标准”加注释推出,以使之普及的做法,也是从人文社开始的。第一位作品享此待遇的作家是鲁迅。

1958年版《鲁迅全集》(10卷)

读当代文学,从1950年代的《保卫延安》《林海雪原》,1980年代的《芙蓉镇》《沉重的翅膀》,到1990年代的《白鹿原》《尘埃落定》,再到后来的《牵风记》《应物兄》《长征》《暗算》……都是人文社推出的佳作。十届“茅奖”的40来部获奖作品中,有19部为人文社出版。

读外国文学,新中国第一套系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大型丛书“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是人文社根据“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译本、一流的译者”原则出版的。

“网格本”: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杨绛译《堂吉诃德》,冰心译《泰戈尔诗选》,丰子恺译《源氏物语》,季羡林译《沙恭达罗》,傅雷译巴尔扎克,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叶君健译安徒生……

很多人文社编辑本身就是翻译家,例如,翻译《浮士德》的绿原,翻译《怎么办?》的蒋路,翻译《罗生门》的文洁若。

到了新世纪,“哈利·波特系列”“丹·布朗系列”等风靡全球的外国文学新作同样是人文社引进的。

时光流转,无论文学市场是冷是热,人文社总能聚集一代又一代有文学情结的编辑,他们一棒棒接力,生产一批批读者“信得过的精神产品”,丰富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经他们手问世的图书,许多都引领过时代的阅读潮流,成为国人共同的阅读路标。

人民文学出版社前楼。本报记者王京雪摄

70年来,也只有这家出版社能举重若轻地宣告:“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老一代传下来的东西

与人文社同龄,王瑞琴今年也70岁了,是社里所有在职编辑中最年长、资历最老的一位。

作为将超级畅销书“哈利·波特系列”带入中国的人,她的名字早被许多中国读者熟知。

哈利·波特系列

如今,同事们称她“王老师”,而在1977年,扎着两根小辫的王瑞琴刚踏入人文社大门,成为外国文学编辑室的一名阿拉伯语编辑时,她是前辈们口中的“小王”。

“那时社里的大师特别多。”她怀念那段时光,总感到自己身上留着“老一代传下来的东西”。

影响王瑞琴的人里,有时任人文社总编辑、后来的人文社第四任社长韦君宜。

“我永远记得她那几句话:人文社的编辑古今中外文学都应该懂,人文社是培养作家、翻译家、出版家、理论家的地方。我现在总跟年轻人提,出版要有使命感,也是受她影响。”王瑞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