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农机
    主页 > 综合新闻 >

风雨载客50年 四川这趟慢火车见证时代的变迁

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曹菲

橄榄绿的漆皮外表上镶嵌着黄色条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今的高铁路网遍布神州大地,这样传统的绿皮火车或许只存在于大部分人的记忆中。但对于居住在深山中的彝族百姓而言,有这样一条绿皮火车线路,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图为5634次列车运行在成昆铁路喜德至联合乡区间。

5633/5634次列车就是这样一列行驶在成昆铁路上的“慢火车”,1970年,成昆铁路开通时便开始运营,全程票价仅需25.5元,最低票价也只要2块钱。列车全程运行353公里,停靠26个站,沿途是四川彝族群众的主要集聚地,也是大凉山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区域。

在这个高铁时速超过200公里的时代,这趟平均时速仅为40公里的绿皮火车已经运行了半个世纪,30多年来,它的价格也从未改变。进城售卖、赶集、上学……在条件落后的大凉山区,这趟慢火车是当地彝族居民的出行首选,同时也为当地经济社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满载温暖的小慢车

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与变化

成昆铁路在开建之前,就曾被外国专家断言,这是一条“修不成”的铁路,铁路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穿越大小凉山,是连接四川、云南两大西南省份的交通大动脉。1958年。成昆铁路正式动工,30万人劈山架桥,在经历了多次停工、复工后,最终于1970年全面竣工运行。

成昆铁路开通至今,“小慢车”已在大凉山穿梭了50载。由于凉山地区交通闭塞,沿线居民出行极为困难,自从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后,发展滞后的凉山自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它承载着彝族居民出行、经商、上学的愿望,成为他们的运输车、致富车、校车。

5633次列车上,三名乘车赶集的彝族旅客正在交谈。

以阿西阿呷为例,“小慢车”的运行,几乎伴随了她整个人生轨迹。出生在白石岩站,成长于越西,1996年,阿西阿呷成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小慢车”列车长。24年来,她为彝族同胞贴心服务,也见证了成昆铁路带来的改变。

“几十年来,看着沿线车站从平房变成了楼房,设施设备也更加完善,心中有着说不出的高兴。” 阿西阿呷说道。

靠着站站停靠以及大运输量,越来越多的人靠着“小慢车”做起了小生意。2017年,客运段重新打造公益性慢车,阿西阿呷带领班组成员对客车进行改造,将每节车厢的两头的两排座位拆下,用于存放农产品,并在彝族年前后将行李车改造成方便装运家禽家畜。

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也带给了这片土地许多改变,在阿西阿呷看来,彝族老乡对子女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了,乘坐“小慢车”去县城读书的彝族孩子一年比一年多。每逢周五、周日,列车上尽是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彝族娃娃们。

23个冬去春来,在这列穿越大凉山腹地的“小慢车”上,留下了阿西阿呷太多的记忆,她与“小慢车”上的彝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能够为他们服务,助他们经济脱贫、精神脱贫,是她最大的心愿。

助力脱贫奔小康

四川持续提升公益“慢火车”服务质量

持续提升公益“慢火车”开行质量,对助力贫困地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服务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出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在中国还有81对这样的“慢火车”,覆盖21个省(区、市)的530个车站,途经四川大小凉山、吉林延边、内蒙古东部、湘西地区等35个少数民族地区。

越西县越西站

为提升“慢火车”开行服务质量,各地铁路局集团公司根据区域特点,对当地“慢火车”在提供便民服务、合理改造车内布局、在车上打造乡村集市等方面持续发力,持续提升开行质量。

据了解,自2017年起,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重点强化了对“慢火车”的运行管理,不断提升列车服务硬件水平,并下达专项资金,用于“慢火车”场站设施设备扩能改造项目。

喜德县小高站

同时,在2019年时,中央、四川省下达预算内资金共计1.71亿元,对凉山州德昌、冕宁、喜德、越西、甘洛5县“慢火车”通站公路33个项目,按总投资100%标准实现全覆盖支持,为“慢火车”沿线约13万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条件,截止目前,33个项目基本已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