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喜好风向,视听发展方向,影视创作趋向上
文娱商业观察原创
和预想的一样,又不一样。
在建党100周年的主题引领下,“红”不仅成为了第27届上海电视节的视觉主色调,也是内容的主基调。另一边,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本届上视节沿用了“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这使得“冷清”依旧是大部分现场人的直观感受。
但与这份直观感受对立的是,本届上视节白玉兰奖共收到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名作品近900部,较2020年同比增加近100部;去重之后,注册电视市场、电影市场和国际影视云市场的展商共751家,超过2019年电视、电影市场近600家的数据,其中,海外展商402家,产业平台的含金量显著提升。
另一边,从#白玉兰奖入围名单##白玉兰评委傅东育谈主旋律#等相关词条的检索热度提升,我们又能明确感受到,几乎每个置身于行业或关注行业发展的圈内外人,仍迫切想要了解,这个引领中国电视剧行业风向、激励创作的专业平台,在传达什么。
基于此,文娱君从关注度最突出的白玉兰奖、互联网影视峰会、影视公司新片单出发,做了三“向”观察。
一“向”观察:现实的中国故事该如何勾勒?
评审团成员从往年的5位增加到7位,分别增加了一位技术类奖项评审、一位学术评论评审,今年的白玉兰奖进一步提升了评选的全面性、专业性,但入围作品却明显“收窄”。
2020年的白玉兰奖颁奖典礼,被视为互联网出品内容标志性的一夜。三部“重点视频网站首播电视剧”——《破冰行动》《庆余年》《长安十二时辰》在10个重要奖项中斩获6个,《破冰行动》更拿下了最具分量的——最佳中国电视剧奖。
但今年,入围作品中没有一部网剧,包括去年豆瓣评分最高的两部悬疑网剧《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但这不意味着今年的白玉兰奖含金量降低。
一方面,不是所有网剧都可以参选白玉兰,“重点视频网站首播电视剧”指代的是取得了《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网剧,而纯网剧依然被挡在门外。
另一方面,在10部入围作品中,豆瓣口碑8分以上的有7部之多,其中,《觉醒年代》《山海情》甚至均达到9.3分的神剧级别,而同为“新主流”剧的《大江大河2》《跨过鸭绿江》《在一起》分别为8.9、8.8、8.6分。
值得注意的是,“新主流”剧也是第28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的一大热词。《中国电视/网络剧产业报告2021》指出,“新主流”剧的特征为“主流价值+主流市场”,既符合主流价值观、又符合市场诉求,反映了电视剧随着产业发展和观众审美升级,产业性和商业性因素被纳入创作生产考量这一时代特点。
为什么“新主流”剧能接连破圈,并让大批年轻人成为忠实拥趸?
评委之一的傅东育导演认为,当主旋律作品开启了对人们生活细节,包括对历史的回顾以及历史与当下关联的表达时,会润物细无声地对受众输出感染力,“它就像我们的父辈传承到我们,我们再延续到下一代的一些品质,这种美好的传承能影响到当下的年轻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本届评审团主席刘进则做了更延展的分析,他认为,年轻人爱看主旋律,本质上是剧集所折射出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受到了观众的一致褒扬,“主旋律也好,其他题材也罢,它首先是一部影视作品,永远需要我们投入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事实似乎也确实如此,入围白玉兰奖的10部作品全部属于现实主义题材,而关于如何做好现实的中国故事,柠萌影业董事长苏晓在白玉兰电视论坛上分享了创作理念,“作品的归宿是要抚慰人心,创作者需要在顺应社会集体情绪之上做到价值观引领,才能真正体现温暖的现实主义表达。”
刘进也认为,现实题材应当是有镜鉴、有态度、更有理想底色,能予人温暖善意的提炼与重塑。
二“向”观察:激化中的“存量战”与“长短战”该如何破局?
白玉兰后,我们把目光转到互联网影视峰会。
本届峰会再次在主旨论坛上发布了《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21)》《2020网络原创节目发展分析报告》以及《中国网络视频精品研究报告(2021)》三份重磅报告,其中,有两个变化最值得注意:
第一,在短剧风潮的引领下,2020年的网络剧更加精炼——230部上线网络剧中,12集短剧占比最高,数量达到80部,占网络剧35%的体量;24集的剧集占比20%,共46部;相形之下,曾经常见的“40+剧集”只有6部,占比仅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