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市值冲上万亿,回收企业却缘何收不到
?连日来,关于退役动力电池的话题甚嚣尘上。
先是6月中旬北汽集团原董事长徐和谊在2021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的一番“呐喊”,把人们的关注点聚焦到新能源汽车退役的动力电池身上。
他说,“按照电池寿命8年左右来算,到2025年左右,我国将会迎来动力电池退役的高峰,2022年会有42万吨动力电池需要回收。但我国动力储能电池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的体系还不健全,相关的电池回收标准和产业链也没有完全形成,这些都需要做好先手布局。”
一时之间,“退役的动力电池去哪儿了”、“废旧电池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等话题热度高涨。
随后,国家能源局6月22日就《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中提到,“原则上不得新建大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
众所周知,退役动力电池通常有两种去向,一种是梯次利用,一种是拆解回收,国家紧急叫停新建大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是否说明政府并不鼓励支持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而倾向于用拆解回收的方式处理废旧电池?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大量的动力电池开始退役,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现有废旧电池处理产能严重过剩
01
这是一个属于新能源的时代,更是一个属“电”的时代。
过去一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爆发期,新的跨界玩家、新的电动车产品、新的电池和智能技术层出不穷,销量蹭蹭上涨,更吸引各路资本蜂拥而至,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投资板块。
2011年,在全国新能源汽车一年只卖出8159辆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十年后,这个数字能够增长166倍。
截至2021年5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580万辆,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一半。这固然是一个相当有成就感的发展成果,但在电动车普及率迅速提高之后,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如今已经迎来了退役高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总量达到了约20万吨,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升至约78万吨。
众所周知,废旧电池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不仅含有镍、钴、锰等重金属,电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锂在空气环境中还容易水解产生五氟化磷、氟化氢等有害物质,给环境带来巨大威胁。电动车一年产生20万吨的退役动力电池,能否全部进行科学有效的回收处理,是个重大的环保课题。
外界担心的是,退役动力电池增量如此之大,我们的处理能力跟得上吗?
其实这是杞人忧天了。
我国退役动力电池量高,实际处理产能更高。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产能为120万吨/年,对应的实际回收量却只有2-3万吨左右,产能是需求的五六倍,即使处理2025年预计将达78万吨的动力电池退役量也绰绰有余。
“目前我国有20多家正规的大型动力电池回收企业,产能是足够的,现在的问题不是没能力处理(退役动力电池),而是收不到电池。”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器技术分会专家顾国洪告诉大事君。
在过去新能源汽车野蛮生长时期,在补贴政策激励下,很多不太成熟的车辆进入市场,并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除了比亚迪、丰田等少数车厂,没有真正意义上跑完车辆生命周期退役下来的电池。”顾国洪表示。
另外,由于退役动力电池价格越炒越高,被一些小企业小作坊囤货待涨,也导致市场上流通的退役动力电池量远远低于行业预估量。
据深圳商报报道,深圳仅有的一家上榜工信部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白名单”的企业深圳乾泰能源再生技术有限公司,目前正陷入“回收不到电池”的窘境。
乾泰不是个案,事实上,许多电池回收再生企业也苦于找不到货源。“包括上市公司格林美、深圳乾泰,这些正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很多厂房都是空的,设备也闲着。”顾国洪说。
能源局为何“叫停”电池梯次利用?
02
既然处理产能是完全充裕的,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退役的动力电池该怎么处理,是进行梯次利用,把退役电池的功效发挥到最大程度,还是直接拆解电池,将原材料中的镍、钴、锰等金属进行回收再生利用?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后一公里”的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曾经是行业公认的蓝海。
按照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容量剩余80%即可退役,而退役下来的动力电池仍然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即使容量只剩60%左右,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使用寿命仍达数月到数年不等,这就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